四川:上万名铁路建设者返岗复工 高铁建设稳步推进******
(新春走基层)四川:上万名铁路建设者返岗复工 高铁建设稳步推进
中新网成都2月3日电 (刘忠俊)2月3日,四川成自宜、成达万高铁以及成兰铁路等重点铁路项目工地上万名建设者返岗复工,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下称:“成达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涪江特大桥位于四川遂宁市境内,全长5585.4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桥梁主跨305米,是成达万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
成自宜高铁成都双线特大桥至天府站区间工人们正在铺设轨道。 刘忠俊 摄中新网记者走进成达万高铁涪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紧张操作着10多台旋挖钻机、履带吊、汽车吊等进行施工作业,全力抢抓河道枯水黄金期。“涪江特大桥横跨1300米涪江江面,要赶在汛期前完成水下施工。”中铁十七局成达万高铁6标段二工区经理王俊俊称,汛期来临涪江水位将上涨,给水下施工增加难度。“力争在汛期前完成大桥水下部分施工,这也是项目部2023年最重要的节点。”
正在加紧建设的天府高铁站。 刘忠俊 摄2023年即将建成通车的成都经自贡至宜宾高铁(下称:“成自宜高铁”)全面进入铺轨、四电、站房的最后冲刺阶段,记者在成自宜高铁成都双线特大桥至天府站区间看到,6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布枕、铺设轨排、安装配件等作业,并以每天300米至500米的速度推进。“工地全部复工,正在进行成自宜高铁成都段的铺轨作业。”中铁十九局成自高铁7标铺轨项目部周忠坤称,后续将增加至300人左右,力争6月30日实现轨通。
成自宜高铁龙泉山隧道内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无砟轨排的吊装等作业。天府高铁站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以东,车站采用“站房高架+站场高架”设计理念,为12台22线。庞大的工地上耸立着18台塔吊正不停转动,下方穿着橙色背心的工人在工地上穿行,他们搭建钢架、或绑扎钢筋,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忙个不停。与此同时,成自宜高铁龙泉山隧道里两台小型吊车正来回穿行,不停地调运浇筑使用的无砟轨排,工人们正在为新一轮的无砟轨排浇筑作业做好准备工作。
涪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师傅正在焊接钢筋笼。 刘忠俊 摄“正根据现有资料,提前准备施工方案和摸清地下管线情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成都至重庆高铁成都站建设现场,中铁八局成都车站站房项目总工程师胡涛正和同事们一同研讨站房过境道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细节。“既有区域拆除工作完成是确保后续施工实施的先决条件。”胡涛称,目前拆除已进入第二阶段,即拆除既有的第1至第4股道,并将第5股道打围。拆除完成后,成都站南站房及南广场施工将提上日程。(完)
酒类产品仅靠包装赢市场行不通****** 本报记者 孟刚 文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市酒类产品进行了商品包装监督抽查,发现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事实上,2021年小糊涂仙、郎牌、杜康4批次酒类产品也因为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 记者梳理发现,空隙率不合格成为酒类产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酒类产品过度包装是酒业阶段性的产物,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及酒类消费趋向品质化、理性化,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将加速得到解决。 空隙率不合格问题常见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在官网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酒类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本次监督抽查依据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2009版标准)、JJF 1244—2010《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等标准要求,对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比率项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50批次抽检中有1批次不合格:标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上海文峰千家惠超市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的茅台不老酒(配制酒)包装空隙率不合格,规格型号为500毫升,生产日期为2021年7月9日。 记者了解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是茅台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84年。 茅台集团近日回应《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称,此批次产品系保健酒业公司此前生产的总经销产品,已经对该批次检验不合格产品全部召回处理,并将整改后的包装重新送检。 近年来,酒类过度包装问题不时出现,且多为包装空隙率不合格。例如,2021年5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酒类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等厂商生产的酒,包装空隙率均被查出不合格。而在2016年、2017年,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发布的饮料酒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多批次名酒品牌旗下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通报,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 所谓包装空隙率,是指商品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根据2009版标准规定,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应≤55%。另外,根据规定,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毫升或3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75%;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30毫升或30克,并不大于50毫升或5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过度包装是阶段性产物 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名酒企业的主打产品也会出现过度包装问题。但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酒类过度包装问题多见于非名酒或者名酒的贴牌开发产品。 中国酒业智库专家蔡学飞表示,酒类过度包装现象长期存在,原因并不复杂,因为酒类产品重要的消费场景就是社交,在社交场景下,“高大上”、新奇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产品本身价值的体现,所以,过度包装问题在酒类收藏市场和礼品市场上长期存在。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也认为,食品行业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月饼、保健品行业,尤其是养生保健产品过度包装现象更为严重。而一些酒企为彰显品牌价值,也喜欢用“高大上”的包装博取顾客眼球,特别是在贴牌定制酒领域。 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一些名酒企业开始在包装上进行创新,酒类产品的包装造型、结构呈现出差异化的新态势。 蔡学飞表示,对于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较为繁复的外部包装设计来提升整个产品的价值感,从而提高产品溢价,支撑较高的价格。“但确实应该看到,通过过度包装实际上解决不了产品价值问题,只能是白酒发展阶段性的产物。随着理性消费意识崛起,过度包装外显性价值其实在大幅下降,酒类过度包装已经成为非理性消费的代表,正在逐渐被市场淘汰。”蔡学飞说道。 包装附加值将大幅降低 目前,酒业特别是白酒行业进入总量萎缩、消费需求迭代升级、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的新发展阶段,对酒企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新标准涵盖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茶叶、酒类等,将于2023年9月正式实施。具体到酒类产品包装上,规定酒类包装层数应≤4层、包装空隙率≤30%、必要空间系数为13。 蔡学飞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消费者理性消费、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酒类过度包装问题正在不断改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简装酒或者光瓶酒的出现。” 肖竹青也认为,如今,消费者购买行为趋于理性,更多消费者越来越认同可以省略酒包装,选择光瓶好酒成为一种潮流。 蔡学飞表示,酒类消费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产品品质本身,包装的附加值将大幅降低,这也是符合酒类品质化消费、理性消费的一个大趋势。 肖竹青则认为,消费者指定购买和持续复购,一定是对产品有良好的消费体验。只有重视品质体验和品牌提升的酒企,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